|小小社區的大大夢想:
艋舺社區營造與地方發展|

20年前網路還沒有現在這麼普及,「社區營造」也還是一個沒有多少人聽過的詞彙,當一個從日治時代保留下來的建物要被拆除、被改建成療養院,要怎麼動員整個社區的人去爭取、去留下這個文化?
也許很難想像曾經的艋舺種滿了甘蔗、大量出口糖的景色,但其實糖業從清代開始就是艋舺的主要產業之一,更在日治時期達到巔峰,被認定為直轄市定古蹟的糖廍文化園區就是當時建立的,現在甚至還保有一部分的甘蔗田,讓在地居民能夠有機會去了解社區曾經的面貌,產生更多認同,也讓老社區在發展的同時能夠保有歷史文化。
土地的價值是什麼?
老舊街區的再生活動,需要由下而上的環境改造與社區設計,讓當地居民參與才能凝聚社區意識,讓古蹟不只是一棟冰冷的建築,也不是艱澀的歷史,而是有溫度與生命的地方。
如何在社區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取得平衡,並串聯草根力量與在地居民共同投入,企業社會責任、勞權女權人權等社會脈動又對社區營造帶來什麼樣的影響?就讓在艋舺耕耘20年的社區規劃師德君,來跟大家分享艋舺的新生與地方發展的點點滴滴吧!
費 用 包 含|
1. 講師費
2. 無線導覽機
3. 公共意外險
4. 營業稅
備 註|
導覽員及導覽路線以當日現場狀況為準。
■ 企業學校客製預約
中英日語導覽|手作體驗|團隊遊戲|親子活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