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城市無間道|
.jpg)
若為台北畫上一道光譜,你生活在光譜的哪一端?
可曾想過同樣生活在這個城市,卻從未接觸的另一端,是什麼樣子?
江湖恩怨、風花雪月、生離死別,
或許離你認知的現實世界並非如此遙遠,只怕你不想探聽、不願接受。
|一窺酒店秘辛:暗夜台式酒店之旅|
以林森公園為界,沿著林森北路往北走去,沿途會遇上長春路、錦州街、錦西街,這一帶可說是台式酒店密集聚集之處。相較於林森公園往南的日式酒店條通區,本區可說是十分符合我們想像中的酒店形象。
台式酒店是統稱,若要細分還有制服店、便服店、喇叭店,消費模式也各有不同。但這些名稱的出現其實不過也是近十幾二十年的事,從前你若跟大家說,要去「理容院」,就是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了。
林森北路酒店的蓬勃發展,要從北投禁娼開始說起,而這中間經歷的巨大變化,就讓從17歲就進入當時在北投赫赫有名的華南飯店工作的江董說給你聽。結束北投的工作後,在中山區陸續開過三溫暖、酒店,更是大稻埕前黑美人大酒家的董事之一,經歷過北投禁娼、台灣退出聯合國、中日斷交與陳水扁廢娼的年代,你知不知道,這些事件都深刻影響了酒店處境。同時處在牛埔幫與竹聯幫強大勢力下的酒店業,又如何生存立足?
這次,我們更要讓你不用花十萬塊(到底誰說去台式酒店要花十萬啦),就可以進入台北唯二兩間仍在營業的杏花閣大酒家裡,一窺那卡西演奏、「酒家菜」在前觥籌交錯的絕代風華,機會難得,錯過可惜。
|萬華百年來的情色文化空間|
從艋舺公園過了馬路到對面西園路一段巷子內,一路接著不論是轉往梧州街或是三水街的街道上,舉目可見各式略顯曖昧的招牌,有的僅寫著店名,有的則印上代表可以唱卡拉OK的麥克風與舞女圖案。走在街上不難發現,此處陪酒坐檯的工作者與消費者年紀偏長,裝潢簡單,不似我們印象中奢華的酒店。
艋舺的情色產業,可以追溯至清朝時期,漢人越過台灣海峽來到此,艋舺成為台北市最早發展的地區,人潮帶來各式消費活動,性產業也不例外,此時已經有幾家娼寮設立。到了日治時期,這裡更成為日本人被規劃成「遊廓」,妓女戶的設立是為台灣公娼制度的開端。
1972年,「臺北市娼妓管理辦法」施行,並將公娼集中於萬華區寶斗里與大同區江山樓一帶。直至1997年正式廢娼,公娼走入歷史。
這場導覽,除了一覽萬華百年來的情色書寫,了解阿公店與茶桌仔店的大不同、神秘的一樓一鳳、黑白道的角色影響外,更探討寶斗里的保存與再生,以及現在依舊爭論不休的設立情色專區大爭辯。